|
||||
|
||||
|
在公司党委两项主题实践活动的引领下,南华陆家垭口光伏项目部自活动启动以来,紧扣活动主旨,各部门迅速响应号召,携手并进,积极探索创新路径,以问题为靶向、以联动为引擎,踏出了一条“分工有序、合力共进”的提质增效新征程。 工程技术部作为提质攻坚的“技术尖兵”,在竣工图绘制环节,巧妙运用ArcGIS地理信息软件与AutoCAD的协同优势,结合正射影像图精准界定单、双立柱范围,细致描绘电缆走向,并优化光伏场区安全围栏路径。同时,与安全环保部、现场调度室等部门紧密协作,细致复核组串位置与编号,为竣工图绘制创造了便利条件,显著提升了人力资源效能。此外,工程技术部与竣工办紧密携手,系统梳理竣工资料,积极与各参建单位对接,制定标准化模板,规范资料填报流程,有效避免了重复劳动与资料返工。其他部门亦积极响应:设备物资部迅速提供设备采购清单及详尽参数,质量管理部及时呈上质检报告等验收资料,综合管理部准时递送来往公文函件,各部门紧密配合,凝聚成一股强大的工作合力,不仅提升了资料整理的质量与效率,更为项目整体高质量发展筑牢了坚实保障。 “精细管理并非简单粗放地控制开支,而是在确保项目运营效率的基础上,精打细算,将每一分资源都用在刀刃上。” 综合管理部聚焦办公消耗、人力配置、后勤管理三大核心模块,实施精细化管理,着力优化资源配置。尽管项目部已进入尾工阶段,但办公消耗管理依然毫不松懈,通过盘点、调换、邮寄等一系列有效措施,成功清理库存,有效降低了项目采购成本。在办公设备采购环节,创新性地建立了“联合比价机制”——联合工程技术部、设备物资部共同筛选供应商,确保所购设备既满足工作需求,又实现成本优化,例如购买新型改装A0型号扫描仪,切实提升了竣工图扫描效率并降低了相关费用损耗。在人力配置方面,根据尾工项目的实际需求,优化跨部门协作流程,精简冗余岗位2个,通过“一人多岗”及精准的人员调配,有效避免了项目在竣工阶段出现的人力冗余,在大幅提升人力资源效能的同时,为新项目提供了坚实的人力支持。此外,组织职工开展植被恢复、雨季后清理光伏方阵区周边截排水沟等工作,有效减少了人员雇佣费用。后勤管理方面,综合管理部充分发挥协调与统筹作用,及时调整人员住宿,通过整合、退租闲置宿舍、推行集中调配与拼车出行、利用闲置土地种植有机蔬菜、农户直采、职工自制等方式减少外购成品,在这些综合举措的共同作用下,后勤管理实现了显著的资源高效利用与支出优化。同时,项目部积极整理盘活闲置资产,为新项目提供了充足的物资保障,有效优化了新项目前期资源配置。 “过去我们总认为‘安全环保’是一项‘花钱’的投入,然而通过这次实践活动的探索,我们惊喜地发现,只要善于动脑筋,确实能够实现环保与效益的双赢。” 安全环保部针对“环水保”方面的痛点,与其他部门携手采取多项措施,联动破解难题,成功探索了环保与成本协同优化的新路径。部门持续组织青年志愿者利用下班和周末的空闲时间,收集戟叶酸模草籽,并积极与乡政府部门沟通,免费获取了3000棵适应当地环境气候的树苗,用于光伏区道路的植被恢复工作。根据植被恢复方案,升压站进站道路的边坡需要进行植草绿化。项目部动员职工将光伏区周边及河道的草皮移植到进站道路边坡,此举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雨季过后,项目部职工还清理了光伏方阵区周边的截、排水沟,进一步优化了维护资源配置。 通过一系列举措,项目部有效提升了管理效能与资源利用效率,更构建了部门协同的长效机制。工程技术部通过技术创新、综合管理部实施精细管控、安全环保部开展创新实践,各部门相互支撑、相互赋能,共同形成了“1+1+2”的提质增效合力。在后续的工作中,项目部将持续完善部门联动机制,探索更多技术创新、管理优化、资源高效利用的新路径,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创新动能”! |
||||
|
【打印】
【关闭】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