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8月23日,罗泊河项目部组织项目职工集中观看电影《南京照相馆》,以光影弘扬革命精神,砥砺央企担当。 影片定格在1937年的南京——照相机的快门声与炮火声交织,一张张照片从显影液中缓缓浮现:被撕碎的旗袍、攥紧的胶卷、少年额头未干的血迹……镜头静止处,观众席同样静止。没有低泣,没有私语,只剩呼吸声与心跳声。 影片最后一帧定格在残缺的照相馆招牌上,字幕缓缓亮起。青年职工小李双手交叠在大腿,指关节因用力微微发白;后排的老调度齐师傅抬手抹了把眼角,又悄悄把手放回膝头。灯光亮起,全场仍静默十秒,仿佛要把胶片里的呐喊压进自己的骨骼。 回到项目部会议室,一场“10分钟微座谈”随即展开——没有话筒、没有PPT,大家围成半圈,把震撼拆成三句话:为什么照相馆能守住真相?为什么普通人愿意拿起相机?今天的我们又该如何守住自己的岗位?小李说,过去先辈用镜头记录暴行,现在我们用全站仪记录山河;齐师傅补充,当年他们守的是真相,今天我们守的是施工红线。三句话,把88年的时空压成一张底片。 抗战精神从未远去,它只是换了一身工装。走出影厅,大家把纸巾和情绪一并收好。回到施工现场,机械与爆破的交响仍在继续——抗战精神落到今天,就是把手里的活干得再实一点、再细一点。工程不会说话,但每一段支护都在替我们回答:大好河山,寸土不让。 |
||||
【打印】
【关闭】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