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规”前行:罗泊河畔的质量员蜕变记 |
||||
|
||||
一年前的七月,刚从学校毕业的我,怀揣着对人生第一份工作的期待与憧憬,一笔一画地在“水电一局”的劳动合同上签下了名字。随后,我便奔赴罗泊河项目部,正式开启了职业生涯的新篇章。 从熟悉的校园踏入陌生的工地,从理论学习转向实践操作,罗泊河对我而言,是一个全新的环境,更是一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成长平台。入职初期,我接触了工程技术、质量管理及安全管理的相关工作。三个月后,我被正式分配到质量管理部。 初涉质量管理,我对这项工作的理解还很肤浅,概念也比较模糊。起初,我简单地认为,只要会看图、能督促现场整改问题,就能保证工程质量。然而现实很快给我上了一课:我发现质量管理并非易事,面对现场工人偶尔流露出的不耐烦,我曾一度迷茫,不知如何有效开展工作,更不知如何在专业领域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幸运的是,我的师父以及前辈们给予了我极大的帮助和鼓励。他们耐心地指导我熟悉部门的各项管理制度与岗位职责,悉心讲解未来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情况,并不厌其烦地示范操作、剖析重点难点。在他们的引导下,我逐渐理解了项目部的运作机制,也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质量管理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职业操守。在现场,当我看到部门主任开口就是规范条文,有理有据地与施工队带班据理力争时,我意识到自己曾经的怯场,根源在于对规范掌握不够透彻,无法像他那样以最直接、最有力的方式赢得信任。 工作的道路上难免遇到困难。即使我在不断进步,有时仍会因经验不足而焦虑不安,或因压力过大而倍感疲惫。但经过一年的磨砺,我已不再是当初那个手足无措的“愣头青”。面对难题,我不再完全找不到方向,也不会轻言放弃。我学会了冷静思考,也懂得了沟通协作的重要性——遇到困难时,不再闭门造车,而是主动寻求交流,集思广益寻找解决方案。 回想初到罗泊河时,项目正如我一样,刚刚起步,尚有许多不足。如今一年过去,在项目领导的带领下,整个项目部已步入正轨,蒸蒸日上。而我自身,也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沉淀下来,变得愈发沉稳。一年前那个懵懂的毛头小子,如今已能独立处理质量验收等常规工作,甚至在部分领域形成了自己的见解。 这一年里,项目上人来人往:有经验丰富的前辈因工作调动而来,也有和我同期入职的新同事奔赴新的岗位。在与他们相处的过程中,我不仅清晰地看到了他人的成长,也见证了自己的蜕变。时代在飞速发展,一局在阔步前进,项目在稳步推进,而我们每一个人,也在这个过程中,一步一个脚印地成长。 |
||||
|
【打印】 【关闭】 |
浏览次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