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的“第一节实践课”


发布日期:2025-07-17 信息来源:四公司 作者:董伟 字号:[ ] 分享

戈壁的晨光刚漫过塔吊的钢架,我便已站在项目部的院子里,指尖下意识触到胸前的党徽。金属的凉意混着渐起的热浪,在掌心烙下一种奇异的笃定——这是我作为中共党员来到哈密抽水蓄能工地的第二天,也是作为新员工的“实践开端”,正随着风沙一同铺展。

早饭时,食堂的蒸汽里飘着馒头的麦香,我快速吃完,抓起安全帽往边坡方向走。昨天的风把临时围网吹得簌簌作响,入党誓词里“对党忠诚、积极工作”的字句忽然在脑里清晰——积极工作,不就是在这样的细节里守住防线?沿着被车轮碾实的便道往上走,沙粒钻进鞋缝,硌得脚掌发疼,却让每一步都踩得更实。远远看见防护网的一角松了,绳结在风里摇晃,我赶紧从工具袋摸出钳子,学着前辈的样子拧转绳头。粗糙的绳子磨得手心发红,可当绳结重新绷紧,看着防护网稳稳贴住坡面,忽然懂得:党员的先进性,从不是喊出来的,是在别人看不见的角落,把该做的事做好。

正午的日头晒得地面发白,钢筋堆在阳光下泛着刺眼的光。我走到绑扎区,看工人师傅们弯着腰,把钢筋捆扎成网格。蹲下身检查间距时,汗水顺着安全帽的边缘往下淌,滴在钢筋上,瞬间洇成一小片深色。发现一处绑扎点的铁丝绕得不够紧,我轻声提醒师傅,他抬头看了看我胸前的党徽,笑着说:“新来的党员同志还挺细。”说着便重新缠紧铁丝。那一刻忽然懂得:党员的威信,是在“较真”里立起来的,你对标准认真,别人才会对工作上心。

午休时坐在料场的阴影里,看远处的压路机在边坡上来回碾轧。机器的轰鸣里,滚筒每一次落下,都像是给大地一个沉稳的承诺。我想起党章里“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这里,服务人民,就是把工程建牢,让它经得起岁月的考验。压路机师傅停下车喝水,我走过去问操作的要领,他指着仪表盘说:“压实度不是看机器跑了多少趟,是看土里的气排没排净。”这话让我心头一动:管理也像压路,不是看走了多少流程,是看问题真的解决了没有。

傍晚的风软了些,夕阳把工地染成金红色。我站在即将浇筑的基坑边,看工人师傅们用铁锹把散落的石子归拢,看实验员把新做的试块小心放进箱子,这一切都带着鲜活的力量,比任何教科书都更能说明“实践出真知”——而党员的成长,从来都是在这样的实践里,把初心磨成锐气。

回宿舍的路上,党徽的温度还留在胸前。戈壁的夜空缀满星星,比城市里亮得多,像无数双眼睛,注视着这片正在生长的工地。我想起出发前支部书记的话:“到了工地,就把自己当块砖,哪里需要往哪里砌。”现在才懂,这块“砖”要经得起日晒雨淋,要扛得住风吹沙打,更要在属于自己的位置上,牢牢站稳。

作为党员,作为项目管理团队的一员,能做的,就是把每个细节刻进心里,把每份责任扛在肩上。在哈密抽蓄蓄能电站的工地上,我的“实践课”才刚刚开始,而胸前的党徽,会始终是最亮的指引——让青春的汗水,混着混凝土的浆,浇筑成经得起检验的答卷。







【打印】 【关闭】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