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2023年7月,我拖着行李走出恩德培机场,湿热的风扑面而来。作为一名刚刚毕业的英语专业学生,我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与忐忑,来到了水电一局二公司乌干达项目部。那时的我,满脑子还是文学理论、语言学概论和翻译技巧,对于“道路施工”、“路基压实”这些词汇的理解,仅仅停留在字面。我以为,凭借还不错的英语成绩和一股子闯劲,就能在海外项目中挥洒自如。然而,现实给我的第一课,沉重而具体。 初至海外,挑战始于“听不清” 我被安排在项目现场学习,这是最快了解实际工作的方式。机器的轰鸣、工地的喧嚣、不同肤色工人们穿梭忙碌,一切都充满了新鲜感。但很快,这种新鲜感就被巨大的挫败感取代。我发现自己几乎听不懂当地同事和工人们说的英语。乌干达曾为英国殖民地,官方语言是英语,但当地人在日常生活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口音和表达习惯,语速快,语调起伏大,还夹杂着斯瓦希里语或卢干达语的词汇。简单的指令,我需要对方重复两三遍;复杂的解释,更是听得云里雾里。 一次现场检查中,一位当地负责人在与我简短交流后,看着一脸茫然的我,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你这……要不还是先回国练练再来?”那句话像一根刺,扎在我心上。周围的当地工人传来善意的、或许也带点戏谑的笑声。那一刻,我深刻体会到了什么是“语言的无能”,书本上的标准英音美音,在活生生的、带着泥土气息的当地英语面前,显得如此苍白无力。自我怀疑开始蔓延:我的专业,在这里真的有用武之地吗? 岗位调整,在琐碎中寻找价值 2023年9月,或许是基于初期的表现,我被调往另一个项目部,岗位也发生了变化。我不再需要常驻工地直面“听力考验”,转而开始负责整理项目部的发票。这项工作看似简单,却需要极大的细心和条理。海量的票据,复杂的报销流程,让我不敢有丝毫懈怠。 渐渐地,我的工作范围扩大了。我开始协助综合办公室处理事务:制作当地雇工的工资表,参与签订用工合同,收发文等。同时,我还兼任了项目部的出纳工作。这些工作虽然繁琐,却让我对项目部的日常运作有了更微观、更具体的认识。我明白了每一分钱的流向,了解了人力资源管理的初步流程,看到了项目进展如何通过数据呈现。这段经历,像是一块坚实的基石,让我这个“门外汉”开始触摸到国际工程管理的脉搏。 转机出现在2024年4月。由于前期表现出的认真和逐渐提升的语言适应能力,我开始接触对外商务事宜,主要负责西部桥梁LOT4标项目与业主之间的函件收发,以及相关商务文件的翻译工作。这让我重新拾起了我的“老本行”—英语。但此时的翻译,已不再是课堂上的文学篇章或政经新闻,而是充满了技术术语、合同条款、法律规范的商务文本。我一边查阅专业词典,一边向技术同事请教,努力确保译文的准确与专业。这个过程,是将语言技能与行业知识深度融合的开始。 临危受命,在压力中破茧成蝶 真正的快速成长,始于2024年11月。休假归来后,项目部领导找我谈话,希望我接手项目部的经营管理工作。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岗位,涉及到项目的成本、收入、利润核算,对上业主的结算,对下分包商的管理,以及各种经营数据的填报和分析。这完全是一个与我英语专业背景风马牛不相及的领域。 压力排山倒海般袭来。看着经营群里那些复杂的报表—业主结算产值统计表、已完未结合同存量数据、成本核算等……我仿佛在看天书。“工程量清单”、“变更索赔”、“预付款保函”、“质保金”这些专业名词让我头晕目眩。更不用说要去理解它们背后的逻辑,并准确地填报数据了。那段时间,我经常加班到深夜,对着电脑屏幕和一堆表格发愁,内心充满了焦虑和不安,生怕因为自己的不懂而给项目造成损失。 幸运的是,我并非孤军奋战。项目部的领导和同事们向我伸出了援手。项目经理在百忙之中抽空给我分析项目的经营形势和关键点、工程部同事帮我解读技术规范。他们就像一盏盏明灯,照亮了我这个“经营小白”前行的路。我也开始疯狂地自学,查阅以往的经营资料、合同文件,上网搜索相关课程,一点点地构建自己的经营管理知识体系。 羽翼渐丰,菜鸟的蜕变与感恩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大家的帮助下,我逐步摸清了门道,工作开始步入正轨。我终于正式定岗在经营商务部,日常全面负责项目部的经营事宜和对外商务工作。 经营方面,我负责填报各类经营报表,跟进与业主的结算工作,确保项目资金及时回收;同时管理分包商,制作与审核分包结算。商务方面,我负责与业主和分包商的所有函件往来,处理日常翻译任务,参与商务谈判的准备工作。 最让我感到自豪的是语言能力的跨越以及个人的成长。当初那个因为听不懂口音而被建议“回国”的青涩毕业生,如今已经可以自信地走出去,与当地人面对面地进行沟通交流;当初那个需要被同事带去医院看病的新人,如今也能独自带着生病的同事前往医院;当初那个因种种原因而深夜失眠偶尔哭泣的女孩也逐渐变得坚强果敢。虽然偶尔在遇到特别浓重的口音时,仍需要对方放慢语速,或者借助手势辅助表达,但这已经无法构成障碍。我学会了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捕捉关键信息,用更地道的表达进行沟通。语言,终于从我的短板,变成了我履行职责的有力工具。 回首这两年的经历,我从一个对国际工程一无所知的英专生,成长为一个能够独立负责项目经营与部分商务工作的“多面手”。我依然认为自己是一只“菜鸟”,只不过是从“初级”进阶到了“中级”。我深知,前方还有更广阔的天空等待我去翱翔,还有更多的知识等待我去学习。 我由衷地感谢公司给予我的信任和机会,感谢同事们无私的帮助和指导。同样,我也感谢那个在困难面前没有轻易放弃、在压力之下选择坚持前行的自己。这段海外经验,不仅是一次职业的转型,更是一次意志的磨砺和人生的淬炼。它告诉我,专业的边界可以被打破,成长的道路虽布满荆棘,但只要脚踏实地,勇于面对,每一步都算数,每一滴汗水终将浇灌出属于自己的花朵。 |
||||
|
【打印】
【关闭】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