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戈壁到茶山,我的青春,与光同行
来源:二公司 作者:李俊杰 摄影:李俊杰 时间:2025-10-22

时光荏苒,加入水电一局已满一年。回望这段旅程,我的足迹画下了一条独特的航线:从新疆托克逊的辽阔戈壁,到云南临沧的绵延茶山。作为一名新职工,我带着戈壁的风沙与豪情,投身于佤山云海间的“茶光互补”事业,在光的两种形态中,谱写着我的青春序章。

我的职业生涯始于新疆托克逊光热项目。那里,是光最原始、最炽烈的模样。举目四望,是无垠的戈壁滩,和仿佛能点燃空气的烈日。我们的任务,是汇聚这天地间的伟力,用成千上万的定日镜,追随着太阳,将光与热转化为不竭的能源。

在那里,我学会了什么是“坚守”。在四十多度的高温下,调试设备、巡检线路,汗水瞬间蒸发,只留下一层白色的盐渍。夜晚,当巨大的镜场在星空下静谧无声,我感受到了个体的渺小与工程之宏大。托克逊教会我,水电一局人的精神,就如这戈壁磐石,耐得住寂寞,扛得起风沙,只为将那最酷烈的光,化作最可靠的能。

当我来到云南临沧沧源项目时,我仿佛进入了一个平行的绿色宇宙。这里的光,不再是戈壁的烈焰,而是被云层柔化,被茶山浸润的暖阳。我们的光伏板,不再是追逐烈日的镜阵,而是化身为茶树上方一片片蓝色的“遮阳伞”,与万亩茶园共生共荣。

这种转变带给我巨大的震撼。在托克逊,我们是与自然角力的勇士;在沧源,我们则是与自然共舞的伙伴。我的工作,从宏大的系统调试,变得更加精细入微要确保每一组支架的安装不影响茶农劳作,每一条电缆的敷设不破坏生态肌理。我看到了当地佤族同胞从好奇到参与,再到成为我们项目的一员;我品尝了在光伏板庇护下生长出的第一杯新茶,唇齿间满是清香。我忽然明白,我们奉献的绿色能源,其意义不仅是点亮远方,更是温暖近邻,是真正意义上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这一年,从西北到西南,我经历了气候的极端反差,也完成了职业生涯的一次重要认知升级。我懂得了,中国水电一局的舞台如此广阔,无论是传统水电、新兴光热,还是创新的“茶光互补”,其内核始终如一:那就是为国家赋能,为人民造福。

过去,我以为奉献就是艰苦环境的代名词。现在,我明白了,奉献更是一种智慧的创造。在托克逊,我们创造的是效率;在沧源,我们创造的是和谐。这两种光,一种刚烈,一种温柔,共同照亮了我前行的路,塑造了我作为一名新时代能源建设者的价值观。

很荣幸,我的职业生涯第一年,就能参与到这样两个极具代表性的项目中。脚下的泥土从干燥变为湿润,头顶的天空从湛蓝变为氤氲,但胸中那颗为绿色能源事业奋斗的心,却愈发炽热和坚定。前路漫漫,我将怀揣着戈壁的坚韧与茶山的智慧,在中国水电一局的旗帜下,继续与光同行,书写无愧于时代的青春答卷。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