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山河重塑,巨响迥异,精神同源。” 八月的桂中大地,热浪翻涌。我坐在广西来宾抽水蓄能电站项目部的办公桌前,突然一阵闷雷般的轰鸣从远处传来——那是营地旁泄洪洞爆破的声音。桌面的茶杯泛起细微的涟漪,震波穿过山谷,也穿透了时间的帷幕。 “炮火的声音是撕裂,是毁灭;而建设的声音则是夯实,是新生。”历史长河中的枪炮声和当今工程建设的爆破声,虽然相似,但却有着本质的区别。前者是破坏,后者是建设;前者带来死亡,后者创造新生;前者是被迫的自卫,后者是主动的创造。 窗外,几台装载机、挖机正在有序作业,工程车辆穿梭不息;而八十多年前,同样的热土上,却是炮火连天、山河破碎的悲壮景象。两种巨响,穿越时空,在历史的长河中激起迥然不同的回响。 两种巨响,两段时空,两种回响。抗战岁月里枪炮的轰鸣声中夹杂着硝烟与鲜血,是撕裂中国宁静夜空的尖啸,声音中承载着先辈们抵御外敌、捍卫家园的决心。枪炮声停歇后,是满目疮痍的村庄、流离失所的百姓和血染的土地;新时代能源建设的现场爆破声,是为了发展,为了未来而奏响的奋进乐章。今天的爆破声结束后,施工人员会有序进入现场,开始下一个工序的建设。伴随着每一次爆破,大坝崛起、隧道贯通,清洁能源被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千家万户。 从抗战到建设,两种声音的背后,不变的精神传承。从枪炮声到爆破声,变的是时代背景,不变的是那份深植于心的责任与担当。从抗日战争到和平建设,中华民族的精神一脉相承。杨靖宇将军在冰天雪地、弹尽粮绝的处境下,独自一人与众多日寇周旋,战斗数昼夜后英勇牺牲。日寇解剖他的尸体,发现他的胃里全是枯草、树皮和棉絮,没有一粒粮食。赵一曼女士被日寇俘虏后,遭受严刑拷打,却坚贞不屈,始终未曾透露一句我军机密。如今,我们水电建设者传承的正是这种坚韧不拔、无私奉献的精神。在隧道施工中,我们面对隐蔽性大、技术复杂、工作面大、作业空间有限、建设工期长、地质状况变化莫测等挑战。坍塌、物体打击、高处坠落、触电、火灾等风险源无处不在,但我们依然坚守岗位,毫不退缩。就像抗日战争中人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任何来犯之敌都将在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覆灭。今天,我们工程建设者也是团结协作,共同攻克技术难题,确保工程安全优质推进。 两段历史虽相隔多年,却在山河之间交织辉映,共同谱写出中华民族砥砺前行的恢宏画卷。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先烈。他们的牺牲换来了今天的和平环境,使我们能够专心致志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中国水电一局的建设者们,正在山水天地间谱写新的篇章。来宾抽水蓄能电站每次爆破前的警戒哨声,划定的是安全作业的边界;爆破那短暂的轰鸣,是为了打通泄洪洞、贯通隧道、建设电站的基础;回荡在山谷间的回声,很快会被机械的轰鸣声取代——那是挖掘机、装载机、混凝土搅拌车开始作业的交响曲。 坐在办公室,听着窗外爆破的声音,但这声响不再令人恐惧。我知道,这声响是前进的号角,是发展的脚步,是能源转型的鼓点。从保家卫国到绿色发展,从挽救民族危亡到推动可持续发展,中华民族走过了一条艰难曲折而又辉煌壮丽的道路。作为一局人,我深感自豪。我们不仅是工程建设者,更是历史的传承者。我们用现代的技术和装备,继续着先烈们未竟的事业——让祖国强大,让人民幸福。 两种巨响,一样的为民初心;两段时空,一样的奋斗精神;两种回响,一样的民族梦想。中华民族一路走来,必将走向更加辉煌的明天!
|
||||
【打印】
【关闭】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