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脉连国脉
——我在水电一局的成长与感悟
来源:勘测设计院 作者:龙小风 时间:2025-09-09

当我第一次踏入水电一局的大门,映入眼帘的不仅是整齐的办公楼和熟悉的检测设备,更是一种沉淀了六十余载的水电精神。作为一名新入职的员工,我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与些许忐忑,开始了我的职业生涯。短短时间里,我已深切感受到这不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次与国家水脉同频共振的人生旅程。

水电一局作为中国水利水电建设的“国家队”和“主力军”,自1958年成立以来,参与建设了包括三峡工程、南水北调等在内的多项世纪工程。这些闪耀的名字不仅是工程奇迹,更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柱。入职初期,通过系统的企业历史教育和文化培训,我了解到我们企业参与的每一个项目都在共和国的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种历史厚重感和国家使命感,让我对这份工作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敬畏之心。

作为新人,我经历了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转变过程。企业为我们安排了详尽的入职培训和导师带徒制度,让我能够迅速适应工作环境。记得第一次跟随导师前往项目现场,面对复杂的施工系统,我才真正体会到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距离。在导师的耐心指导下,我逐渐学会了如何将书本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如何与团队协作解决突发问题。这种成长不仅是专业技能的提升,更是思维方式和职业素养的全面升华。

水电工程的特殊性决定了我们工作的艰苦性与挑战性。许多项目地处偏远山区,工作环境艰苦,生活条件简陋。在项目驻场期间,我们面对的是崎岖的山路、多变的天气和长时间与家人分离的思念。然而,正是这种艰苦环境,锻造了水电人特有的坚韧品格。当我看到同事们日夜奋战在施工一线,为解决技术难题争分夺秒,为保障工程进度放弃休假,我深刻理解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水电精神的内涵。这种精神不是口号,而是融入每一位水电人血液中的职业信仰。

在现代工程管理中,技术创新和团队协作是项目成功的关键。在我参与的第一个项目中,我们遇到了一个复杂的地质技术难题。在项目总工的带领下,我们组成了技术攻关小组,通过反复研讨、模拟计算和现场试验,最终找到了创新性的解决方案。这个过程让我体会到,在现代工程建设中,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团队协作才能产生聚变效应。同时,企业大力推广BIM技术、智能建造等新技术应用,也让我认识到持续学习和技术创新对个人和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水电工程不仅是技术工程,更是民生工程和生态工程。在工作中,我逐渐认识到我们建设的每一个项目都关系到国计民生:防洪工程保障着下游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水电项目为千家万户送去清洁能源,灌溉工程滋养着万顷良田。这种直接服务于国家和人民的成就感,是许多职业无法给予的。同时,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我们在工程设计中更加注重生态保护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

展望未来,我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水电事业中。个人发展与企业命运息息相关,国家战略为行业提供了广阔舞台。“十四五”规划中关于国家水网建设、可再生能源发展等战略部署,为我们水电人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我期待通过自己的努力,在企业提供的平台上不断成长,为国家水电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入职水电一局的时间虽短,但收获颇丰。这里不仅有事业的平台,更有精神的归宿。每当我看到自己参与的项目一点点从蓝图变为现实,那种成就感无以言表。作为新时代的水电人,我将继承和发扬老一辈水电工作者的优良传统,在水电一局的大家庭中不断成长,为国家的水电事业奋斗不息,让青春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光彩。水脉连着国脉,这就是我——一个水电新兵最深刻的入职感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