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路之上 一局印记
——水电一局六公司参与西藏工程项目建设纪实
来源:六公司 作者:莫玲 摄影:高正洁、唐元傑、刘利、刘涛 时间:2025-08-29

2025年8月,雪域高原天朗气清,布达拉宫巍然屹立,雅鲁藏布江奔腾不息。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的喜悦正随着经幡飘扬。在壮丽山河之间,有一支队伍已在此扎根十六载——他们是水电一局六公司的建设者,也是投身西藏发展洪流的其中一员。

初上高原:一场与雪域的约定

2008年3月15日,水电一局六公司的第一批建设者踏入西藏山南地区加查县项目现场。4900米的海拔、凛冽的寒风、严重的高反和一望无际的荒芜......给这些从未踏入过高原的东北建设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这里是他们在西藏承建的第一个项目——省道306线加查至曲松段公路改造整治工程D标段。从此,开启了这支队伍长达十六年的西藏建设征程。

在极端艰苦的环境中,团队成员以钢铁般的意志一次次突破身体和心理的极限。他们不仅优质完成了公路建设任务,还在同年12月迅速转战,承接了藏木水电站建设管理营地场平及市政道路工程,在雪域高原扎下了更深的根基。

十六年来,一批又一批建设者前赴后继,秉持“老西藏精神”和一局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作风,舍弃常人拥有的安逸,扎根雪域高原。他们默默耕耘,相继参与了多个水利水电和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任务,用实干与坚守镌刻奋斗者的足迹。

坚守极地:从高原天路到生态鱼道

在西藏从事工程建设,所要面对的挑战绝非“不容易”三个字可以概括。高海拔、低氧、极端气候、复杂地质、物资运输难、有效施工期短……每一项,都是对意志与能力的极限考验。

2009年3月15日,队伍进驻西藏山南地区加查县,先后承担藏木水电站场内公路及右岸缆机平台开挖支护、鱼道工程坝上下游段、消力池修复和扎曲果多水电站消力池修复等一系列工程任务。

高原每年大半时间处于冰封期,白天的短暂升温成为宝贵的作业窗口。建设者们裹紧棉衣,手持工具、操作机械,与严寒抢时间、与极限拼韧劲。“把工程干好,把任务完成”——成为他们最坚定的信念。

“好多人刚下车就严重缺氧,但没人打退堂鼓。设备靠人扛,图纸靠人画,再难也要站稳脚跟。”一位早期进藏的老员工这样回忆。

2016年8月,队伍投身拉洛水利枢纽及配套灌区工程鱼道单项工程建设,并于2019年11月优质高效完成全部施工任务。

在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之际,拉洛水利枢纽工程登上央视《焦点访谈》特别节目《雪域高原谱新篇》。其中,由水电一局六公司承建的鱼道全长2194米,于2023年以“最高海拔的鱼道”荣获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该项工程坐落于海拔4305.21米的日喀则地区,设有1个进鱼口和6个出鱼口,通过科学水力学设计显著优化水流条件,有效协助高原鱼类洄游产卵,极大促进了水域生态保护,也为高海拔地区过鱼设施的建设积累了重要技术经验。

攻坚克难:高原上的“硬仗”

“环保,是在西藏开展一切工程建设的底线。”这是一局人始终恪守的铁律。

藏木水电站,是西藏“十一五”规划重点项目,是西藏历史上第一座大型水电站。2014年6月,水电一局六公司承建的藏木水电站鱼道工程坝上下游段工程正式开工建设,这条鱼道也是当时世界海拔最高、亚洲落差最大的鱼道。布设于悬崖峭壁之间,施工条件极其艰难。项目团队始终坚持绿色环保理念,严格实施生态保护措施,最终建成一条守护江河生态、延续生命脉络的“生命通道”。该工程先后荣获2018-2019年度国家优质工程奖,2018年度中国电建优质工程奖,以及2018年国家优质工程——藏木鱼道档案管理优秀案例奖等多项殊荣。

2015年1月,西藏自治区索朗沟嘎堆水电站土建、机电及金属结构安装工程开工建设,这里高寒缺氧、地质复杂,每一步都是挑战。面对“高水头、小流量”的高海拔施工难题,建设者们迎难而上,成功攻克技术瓶颈,成为西藏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首个投产的水电项目。其引水隧洞七百多米的水头落差,不仅验证了设计与施工的完美结合,也展现了建设者在极限环境下的智慧与勇气。该工程荣获2019年度中国电建优质工程奖。

2016年11月,团队挺进平均海拔4500米的那曲地区,参建西藏首个地下厂房式水电站——金桥水电站地下厂房土建施工、机电及金属结构安装、闸门及拦污栅制造工程。金桥水电站是国家无电地区电力建设“十二五”规划的重点项目,也是西藏自治区惠及民生的重点工程。该电站于2019年建成投产,彻底结束了当地长期缺电、无电的历史,点亮了万家灯火。

2021年6月,NQJD水电站“三通一平”工程Ⅰ标段启动,其中尼且卡隧道全长1827米,位于海拔4000米以上,地质复杂,V类围岩占比超85%,地下水丰富,施工难度极大,被誉为“在豆腐上打洞”。面对地质条件特别复杂、砂石供应紧缺、天气环境恶劣等不利因素,建设者科学调整工艺,强化技术措施,先后战胜塌方30余次、涌水17次,实现“零伤亡”,创下海拔4000米高原上以V类围岩为主导隧道提前26天贯通的佳绩,赢得业主、监理单位各方的高度评价。

扎根雪域:建设与责任同行

十六年来,水电一局六公司在西藏共参建14个重大工程项目。作为一家负责任的中央企业,他们在西藏这片雪域高原上,不仅用钢筋水泥筑起了座座丰碑,更用真情实意温暖了千家万户。

2018年,嘎堆项目党支部积极响应中央扶贫战略部署,主动融入地方发展,投身脱贫攻坚战。第一次慰问走访后,项目部就决定:扶贫不是一次性的“走过场”,而是要长期坚持的“暖心事”。

在一次走访中,党支部书记了解到,有户家庭的女儿正在西藏大学读大一,家境困难。他当即决定:资助这个孩子,直到她大学毕业、走上工作岗位。这一帮,就是三年。

这不是一个轰轰烈烈的故事,却是一段真真切切的情谊。这段跨越山海的帮扶故事《拉姆的心事》,荣获国务院国资委2020年度国有企业优秀品牌故事;另一部作品《再唱山歌给党听》,也入选“央企奋斗者庆祝建党100周年网络文艺汇演”,并在国家和省部级新媒体平台广泛传播。

水电一局六公司在开展定点帮扶的同时,始终将“就业援藏”作为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途径,从源头上助力藏区发展。自投身西藏工程建设以来,水电一局六公司积极吸纳当地劳动力,已累计为藏族农民工提供就业岗位500余个。与此同时,连续多年面向招聘西藏籍高校毕业生,助力一批又一批藏区青年稳定就业、成长成才,为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了坚实力量。

十六年风雨兼程,从一条路到一座座电站,从寥寥数人到一支高原铁军,一局人以脚步丈量雪域,以实干助力发展,以坚守诠释担当,在雪域高原留下了深深的一局印记。未来,他们仍将继续在这片土地上默默耕耘,续写更多闪耀着奋斗光芒的一局故事。

他们是一群平凡的人,

选择在离天最近的地方,

一锹一镐,铺路架桥;

一度电一方水,点亮万家、汇流江河。


他们不发声,山记得他们的身影;

他们不作诗,高原却留下他们的诗行——

是通车的隧道,是聚能的电站,

是黑暗中亮起的灯,是寒冬里温暖的房。


他们播种希望,静待生根发芽,

他们弯腰耕耘,静听时代回响。

天路依旧,星河长明,

一局人的故事,还在西藏,慢慢讲。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