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里程!赞比亚卡夫拉夫塔大坝首次实现过流 |
|||||
|
|||||
当地时间3月30日,由中国水电一局承建的赞比亚卡夫拉夫塔供水系统工程迎来历史性时刻——大坝过流目标圆满实现。这一关键节点的达成,标志着这座承载百万人饮水希望的民生工程正式进入全面运行阶段,为中赞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再添浓墨重彩的一笔。 破解缺水难题的“生命工程” 卡夫拉夫塔供水工程位于赞比亚铜带省,是近年来该国规模最大的综合性水利枢纽项目。大坝横跨Kafue河上游左岸支流Kafulafuta河,坝址集水面积达2489平方公里,正常蓄水位1178米,总库容1.17亿立方米,设计年供水量超1亿立方米。工程建成后,将彻底解决恩多拉、卢安夏、马赛依缇等城市约100万居民的饮用水短缺问题,显著提升水质并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项目自2018年6月启动以来,历时近7年建设,历经围堰截流、下闸蓄水、主体完工等关键阶段。特别是2023年6月下闸蓄水后,项目克服复杂地质与气候挑战,于2024年6月提前实现主体竣工。今年雨季降水充沛,在旱季来临之前达到设计最高蓄水位,此次大坝过流的成功,为后续长期全面供水奠定了坚实基础。 铁锰质结核地质下的优质方案 卡夫拉夫塔大坝建设面临的核心挑战是罕见的铁锰质结核地质条件。这种地层硬度高、结构复杂,传统成槽工艺效率低下且成本高昂。项目创新采用“旋挖钻+冲击钻复合工艺”,结合数字化地质建模技术,成功将成槽效率提升40%,并攻克了渗漏控制难题。此外,工程团队引入监测水利管理系统,通过实时监测大坝应力、水位和流域水文数据,确保过流过程安全可控。 授人以渔的共赢之路 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旗舰项目,卡夫拉夫塔工程始终坚持“建设一座工程,培养一批人才”的理念。据统计,建设高峰期当地雇员占比达83%,在项目上开设焊接、测量、机械设备操作等培训课程,累计培训技术工人超800名。 跨越山海的情谊见证 卡夫拉夫塔工程自诞生之初便承载着赞比亚领导人的殷切期待。2018年开工典礼上,赞比亚总统埃德加·伦古与中国驻赞大使李杰共同为工程奠基;2020年伦古总统再度视察时,称赞其是“改写铜带省历史的伟大工程”。 清流润泽中非命运共同体 随着大坝过流目标的实现,工程已进入全面运行阶段,自此,当地居民将告别依赖季节性河流与地下水的历史,获得稳定达标的饮用水供应。更深远的是,水库周边规划了农业灌溉和生态保护区,预计带动粮食增产、渔业养殖等产业链发展,为区域经济注入新动能。 “水是生命之源,亦是发展之基。”正如赞比亚水利部长所言,卡夫拉夫塔工程不仅流淌着清冽的河水,更涌动着中非命运与共的情谊。这座矗立在非洲大地上的丰碑,将继续见证“一带一路”合作如何以务实行动浇筑希望,让发展的甘泉滋润更多人民的心田。 |
|||||
|
【打印】 【关闭】 |
浏览次数:
|